欢迎光临江苏科创车联网产业研究院!
咨询热线 +86-18951788399
免费咨询热线

18951788399

东北警官:疫情“大考”城市交通管理“现形” ——以黑龙江省为例

来源: 时间:2020-03-05 17:42:46 浏览次数:

春节前,全国开始大规模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各省陆续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一级响应,在封城、停业、控社区等严厉措施管制下,城市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交通参与者想象不到,让交通管理者措手不及。虽然交通拥堵不再出现,交通事故大幅下降,但疫情防控期间交通管理工作并没有轻松,特别是科技管理需求不降反升。可以说,疫情防控是对每个城市“十三五”期间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成果的一次集中测试。

春节前,全国开始大规模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各省陆续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一级响应,在封城、停业、控社区等严厉措施管制下,城市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交通参与者想象不到,让交通管理者措手不及。虽然交通拥堵不再出现,交通事故大幅下降,但疫情防控期间交通管理工作并没有轻松,特别是科技管理需求不降反升。可以说,疫情防控是对每个城市“十三五”期间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成果的一次集中测试。

一、城市交通发生了突变

从春节长假开始,全省各地启动了一轮比一轮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群众出行需求被降至最低,城市喧嚣不在,传统的城市交通问题瞬间消失。

1、部分城市道路被阻断通行。按照各地政府疫情防控需要,所有城市都对部分城市道路进行了封闭,以便于开展对老旧住宅小区居民的登记工作。

图1,部分城市支路实施封闭管理

2、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大幅下降。受疫情防控工作的影响,全省所有城市道路交通流量都明显下降,行车艰难、交通拥堵暂时成为历史。从几个城市的流量变化可以看出,武汉1月23日宣布封城管制以后,29号大年初五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领导小组发布一号公告,均是各地城市道路交通流量开始大幅度降低的时间节点。

                                                                                                                                    图2,哈尔滨市和兴路疫情前后的变化

图3,哈尔滨市和兴路2月10日交通拥堵指数同比变化

图4、哈尔滨市主干道日流量同比变化

图5、部分城市主城区日流量同比变化

3、城市公交系统运量大幅下降

部分城市公交车停运,未停运的城市,运量大幅度下降。从哈尔滨市的公交客运量变化可以看出,市民对疫情较为敏感,从大年二十九开始选择乘坐公交车的人数就开始下降降低,且降幅平稳。

4、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大幅下

疫情防控期间的1月23日至2月20日,全省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均大幅度下降,同城市道路流量变化规律基本契合;全省城市道路涉行人事故起数同比下降78%、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4%,受伤人数同比下降80%,其中事故起数及受伤人数下降比例同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下降规律比较接近,但死亡人数同比下降幅度高于其他两项;从涉行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占比情况看,死亡人数占比同比明显高于前三年,说明疫情防控期间车流量小、车速快,行人安全受到了更大的威胁。

图7,2020年1月23日至2月20日黑龙江省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变化情况

图8,2020年1月23日至2月20日城市道路涉行人事故与城市道路事故及历年占比情况

5、网上办理交管业务量暴增。春节期间1月24日至2月10日(年三十至正月十七),全省互联网平台访问量同比上升35%,新增用户注册量同比上升102%,违法处理量同比上升136%。交管业务“远程办、网上办”,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快速推广。

二、透过疫情看短板

疫情对城市来说是一场灾难,更是对城市治理水平的一次大考,股神巴菲特“潮水退去看裸泳”的名言,同样适用于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为疫情防控所开展的各项交通管控措施效果,完全取决于当地公安交管部门日常的积累与科技化应用水平。

1、信号灯应用粗放。在疫情防控期间,虽然全省各地城市道路交通流量大幅度下降,但道路交通信号灯优化调整工作却未及时跟进。全省13个地级城市中,仅有5个根据流量变化采取了缩短信号周期、减少相位、黄闪提示等措施,有5个未作调整,有3个错误的将信号灯调整为全红控制。

图9,疫情期间信号灯仍按照高峰时段配时方案运行

2、服务通道不顺畅。为确保民生及应急物资车辆运输安全畅通,全省交警系统建立了运输保障联络机制,并向社会公布了联络员姓名及手机号。从2月5日至25日,全省14名联络员平均每天接听咨询或求助电话2000个,很多同志因此犯了高血压、心脏病。可以看到,交通参与者与公安交管部门的联络通道并不顺畅,更没有形成常态化,交管12123语音平台、122报警服务电话、双微平台等等沟通联络方式并没有发挥作用,关键时刻拼的还是血肉之躯。

3、交通管制措施简单粗暴。为限制市民出行,部分城市对主干道路实施了硬隔离封闭措施,城市道路网被完全阻断。部分城市实施机动车限制通行措施,机动车出行需要办理通行证,最终结果是需要出行上班的车辆都办理了通行证,机动车出行并没有因为限制而减少。部分城市对外地车辆实施劝返措施,导致部分驾车群众目的地进不去,始发地回不去,在高速公路上长时间滞留。部分小城市中需要定期到大城市接受治疗的患者出行受到限制,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引发群众不满。

图10,部分城市对主干路实施封闭管理

4、数据研判不到位。疫情防控期间,仅有1个城市公安交管部门定期对辖区内道路交通流量进行分析研判;多数支队、大队未通过科技手段系统开展对外省、外地入境车辆进行精准研判分析,实施精细化管控。很多常年在本地行驶的外地车辆,特别是属地来源为疫情严重地区的车辆,在行驶地频繁被拦截盘查。

三、由疫情而引发的思考

为了疫情防控,各级政府、各部门做了很多事情,发现了很多问题,引发了更多的思考,特别是疫情结束后,城市交通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什么样的问题。预测不准场景,未来的工作也一定会处处被动

1、公共出行吸引力将进一步下降。在疫情发生前,哈尔滨市公交出行率为30.4%,其他城市均不足30%,已远远低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要求,市民受疫情不敢近距离相互接触的影响,乘坐公交的信心短时间内不会恢复到疫情发生前,要达到国家要求的指标更是难上加难。

2、单乘交通方式将暴增。市民在对乘坐公交失去信心的情况下,极有可能转向单乘交通方式。一是一部分人会购置私家小汽车出行,北京市在2003年非典爆发期间私人小汽车落户同比提升66%就是一个典型例证;二是一部分人会购置电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特别是《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在2019年4月15日正式实施后,大量符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已投放市场,管理部门很难再采取全面禁限的措施。此外,受疫情影响,网络购物人群全面扩大,并逐步形成习惯,疫情过后的网购量一定会大规模增长,为网购配送服务的电动自行车出行增长量也一定会随之增长。

3、应对突发事件可能成为常态。这次疫情大爆发给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虽然传统的道路交通压力减小,但交管部门并未因此轻松,反而更加繁忙紧张。没有科技支撑、数据支撑的交警,只能拼人力、拼体力、拼事迹,只能撑得住一段时间。未来,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甚至会叠加发生,城市交通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4、城市规划建设思路受到挑战。国家提出的“打开封闭小区,建立开放街区”及建立“城市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城市的目标和设想,同疫情防范发生了一些矛盾。如何在集约化利用城市用地和有效应对严重传染病中寻求最佳平衡点,是城市规划及交管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对未来工作的几点建议

疫情爆发与防控,对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大考,更是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积累经验与教训的绝佳机会。疫情期间及疫情过后,都有很多工作需要优化调整。

1、拓展城市公交功能。按照交通部《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依法将城市公交及出租车纳入应急保障运输体系,让其在应急交通管制期间运送指定物资、指定人群。积极响应疫情期间人员不能聚集或近距离接触的现实情况,发挥定制公交网上预约、支付的优势,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期间定员、定线、定时为公众服务。

2、重振公交出行信心。受疫情影响,市民在一段时间内对乘坐公交车会存在恐惧感,为迅速重振公交车吸引力,公交企业、政府部门应从多个角度提升公交运营质量。一是将疫情期间对公交车按照国家《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操作技术指南》规定开展的消毒工作作为常态化流程,并对外公示标注;二是推广大战快车、定制公交、快速公交等灵活的服务方式,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及舒适度;三是提升公交专用道、路口公交专用导向车道、公交专用信号的规划建设及应用水平,并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让公交车真正快起来。

3、建立预约通行制度。这里的预约通行不是网约车出行,而是借鉴发达城市成功经验所采取的一种半许可式机动车通行方式,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及大面积交通拥堵。这种预约出行的方式需要地方立法、路面大规模智能卡口设备及完善的互联网软件系统支撑。有在交通管制、交通拥堵区域通行需求的车辆,车主可通过网上预约的方式申请,交管部门可根据情况统一安排单次或阶段性通行时间路线,彻底解决通行证发放和使用的弊端。

4、优化交通组织。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要满足应对突发事件的需求,满足慢行交通方式的需求。一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控期间对老旧小区及开放式街区的封闭,要借助专业交通咨询机构的力量编制封闭管制方案,通过科学规划组织,在节省人力成本、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确保管制效果中寻求最佳平衡点;二是优化调整信号灯运行,根据流量变化对信号配时、相位数量实施调整,在低谷时段降级为黄闪控制,运行的信号灯配时必须以满足行人过街需求为底线;三是控制道路“瘦身”工程,按标准恢复非机动车道,设置机非隔离设施,条件具备的道路还应规划设置电动自行车专用道。

5、完善信号灯设施。通过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实战考验,对信号灯设施的升级改造是公安交管部门最为迫切的工作。一是在主干路灯控路口按标准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及行人信号灯,为实施行人协调二次过街及最大限度减少信号周期提供硬件保障;二是将主干路多相位控制灯控路口的左转弯信号灯具调整为可切换显示的信号灯具,为灯控路口减少相位提供硬件保障;三是完善信号灯内部的线路连接及近远程控制系统,至少保证信号灯在相位调整、灯具切换的过程中不用再使用升降车。

6、强化科技建设应用。建立相对完善的大数据应用系统,用好用足公安交管部门现有的车、驾、事故、违法及过车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全过程助力政府开展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例如,在疫情前期通过分析救护车出行异常增长量,向政府提供预警信息;在疫情防控期间为政府部门提供异地车辆进出境规律特点及重点车辆行驶轨迹。通过交管12123语音平台、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手段,建立固定且畅通的警民沟通联络渠道。在三部门联合印发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框架下,大力支持无人驾驶测试工作,特别是在封闭、半封闭区域内中的无人驾驶,对突发事件期间的应急救援、物流配送非常重要。

7、开展针对执法。疫情结束后,全民劫后余生必然会发生一个阶段的全民狂欢。酒驾、毒驾、超速、疲劳驾驶、违法停车等一定会成为最易发生的交通违法行为,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部署警力,开展查处,并做好宣传提示工作。

8、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通过疫情防控,公安交管部门应该树立不间断的危机意识,时刻做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准备。一是针对不同突发事件场景做好各类应急预案,并通过组织开展演练不断修正预案;二是针对不同类别突发事件,做好装备储备,避免无谓的牺牲;三是根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特殊情况,制定专项执勤执法工作规范与流程。

五、结论

中央会议在研究疫情工作中强调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抗击疫情过对公安交管部门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透过疫情防控,再看城市交通管理,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才会更全面、更清晰,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