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江苏科创车联网产业研究院!
咨询热线 +86-18951788399
免费咨询热线

18951788399

刘干:车联网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来源: 时间:2020-03-09 17:26:36 浏览次数:

疫情尚在,11部委在2月10日用“一股东风”发改产业【2020】202号文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热闹了车联网产业。 车端,仿佛天空飘来个大馅饼,智能汽车在如饥似渴中获得了强烈饱足感,车企和资本立马架起干柴、点燃烈火,趁着风势烧脑、烧钱、烧概念。
疫情尚在,11部委在2月10日用“一股东风”发改产业【2020】202号文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热闹了车联网产业。

车端,仿佛天空飘来个大馅饼,智能汽车在如饥似渴中获得了强烈饱足感,车企和资本立马架起干柴、点燃烈火,趁着风势烧脑、烧钱、烧概念。

路侧,却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是传统的智能交通、交通工程企业仍处于春寒料峭的现状中打着寒噤;一边是预言家们扯着智慧道路的“科技”大旗插在了十万亿级“新基建”上迎风招展。

车联网,与任何一种科技创新一样,叫好的理由很充分:

人类历史的文明,一方面是战争推动,一方面是科技推动。科技创新具有更加强大的无形力量,它能够以滚滚潮流淹没瓦解那些难以推翻的既得利益者固守的高墙。

当下,也是长期以来,道路交通出行面对的事故、拥堵、污染三大灾害性问题,其背后同样存在一堵堵“高墙”。希望于车联网,淹没、瓦解。

仅仅是道路交通事故,全球每年死亡就高达约是135万人。中国呢?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和伤病每年数以百万计,财产损失更是以万亿级。

聚焦道路交通事故伤亡的生命数字。细思极恐,骇人听闻!也是拥堵、污染的罪魁祸首!

但是,道路交通事故不是天灾,是人祸,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技术治理去避免,或伤害降减到最低程度。

车联网来了,正值全国约2.6亿辆汽车保有量和8.8%年增长态势之时;也是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目标“交通事故减少80%和死亡减少90%、车的油耗与排放均降低20%、道路的效率提升80%”之际。

车联网不是一个具象的技术,是多种学科、多种技术融合应用的一个新兴产业。智能的汽车上路行驶,目的地、路径、转向、间距、速度、空间等等都会数字化互联互通,道路的地理信息、交通规则、路侧设施、停车场也都要数字化、加载先进传感器,车与路之间在万物互联网(物联网)上互联互通,数据获得应用,是为车路协同。

汽车是具象的工具,道路是具象的工程,交通是综合的运行,其共同服务的对象是人的出行。缺失了对交通与出行的参透,汽车与道路两个具象的东西你追我赶式增长,新的极端负面问题怕是又会被制造出来。

我们要思考的是,数据的应用,只能是在L3、L4、L5级智能的汽车出现之后吗?显然不是。移动互联的导航、行驶记录仪作为汽车的载体,交通标志、标线、红绿灯作为路的载体,气象监测站作为环境的载体,等等,它们已经形成了大量数据,只不过是数据并没有、也从来没有在它们的载体之间互联互通。

王坚院士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红绿灯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果真是吗?还有“更遥远”的,那就是同为法定“交通信号”的标志、标线、红绿灯之间的距离,它们本该融合,却各自孤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车联网的足下,该是要面对当下的人、当下的车、当下的路、当下的环境,采用并不断创新升级当下的技术,尽可能更快更好更多地解决当下的交通事故、拥堵、污染问题。

循序渐进,与日俱增。

作者,刘干教授,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和交通安全分会会长、全国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智库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科创交通安全产业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