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江苏科创车联网产业研究院!
咨询热线 +86-18951788399
免费咨询热线

18951788399

南京议政堂请进赛康交安,创新模式入编“创新十策”

来源: 时间:2020-04-26 16:00:53 浏览次数:

4月23日,南京市政协在议政堂召开创新协商恳谈会,主题是“突出有效性、把握方法论,更大力度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政协主席刘以安、副主席吴卫国、秘书长彭振宁等领导与会。南京赛康交通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创新示范企业、10个高新区、及部分政协委员代表被邀请出席会议。

4月23日,南京市政协在议政堂召开创新协商恳谈会,主题是“突出有效性、把握方法论,更大力度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政协主席刘以安、副主席吴卫国、秘书长彭振宁等领导与会。南京赛康交通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创新示范企业、10个高新区、及部分政协委员代表被邀请出席会议。

作为南京市典型性转型升级的高新技术企业示范,赛康交安的创新成就被载入南京政协调研15个高新园区创新实践案例汇编《创新机制、优化生态,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十策》,全文如下:

一、做法与成效

1、单针捅破天,布局“专利池”。针对传统交通标志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长安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权威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持续10年破解视认性难题。具有60多件知识产权的智能网联型面板显示主动发光交通标志,能够满足所有的交通参与者在全天候气象环境条件下实现远距离视认,不再依赖车辆远光灯并弥补了传统反光标志雨雾天、逆光下的诸多视认性缺陷。根据权威实验数据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用统计,该技术相比传统反光标志提高有效安全视认距离50%以上,能够在特定路段或环境条件下有效降低交通安全事故70%以上。显著提升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技术和质量水平的同时,对社会安全效应和经济效益产生巨大贡献。

2019年8月20日,南京市政协主席刘以安、拉萨市政协主席袁训旺考察

2、示范应用与研究支撑,标准引领。结合国家交通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中国公路学会研究课题、江苏省新型光学交通标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示范应用超过10万平方米,累计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发行专业著作《交通安全新认知》、《主动发光交通标志研究与应用》、《5G时代的智慧道路交通》共3部。主持或参与了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6项、团体标准6项、地方标准8项,通过总共23项标准的发布实施,成为引领细分产业发展的创新领军企业。

3、打造行业平台,构建产业生态。牵头发起行业内300多家分布全国的企业成立了中国安全产业协会道路交通安全分会,发起组建了有100多名高级专家人才的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智库委员会,秘书处均设在科创交研院。2016-2019年连续四年的时间里,在南京主办召开了一届国际性学术会议、三届全国性学术会议,每场规模均在500人以上。先后与华为、高德地图、中国移动、中电海康、浪潮集团等30多家全国及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生态合作关系,形成强大技术与运营联盟。

4、品质为本,科普示范。品质管理方面:企业在全行业率先实施工厂检测、自愿性质量认证,通过ISO9001、ISO14001、OHSAS18000、CNAS、CCPC认证。获得南京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江苏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安排、江苏省工业企业质量信用AA级企业、江苏省首批智慧交通领域重点企业和优秀产品、服务认定。建立智能网联技术生态科普展示中心,积极申报市级科普基地,多次承接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大中小学的科普教育培训。

5、实施创新储备,创新引领战略。面向科技与产业发展,企业今年新增了两个投资达千万元级的研发项目:“区块链”三级交通信号诱导系统、智慧道路养护作业系统。经过多年的创新实践,企业已经形成了管理的“三个面向”:面向需求找方法、面向方法找机制、面向机制找创新;研发的“四个建在”:研发建在项目,研发建在产品,研发建在生产,研发建在未来。创新已经无刻、无处不在。在研究了产业新生态的“四个层级”:信息技术层、智慧设计层、项目运营层、制造服务层,企业实施创新引领的“两平台一核心”战略:科创交研院通过股权合作成为信息技术企业孵化平台,赛康交安通过股权合作成为项目运营联盟平台,牢牢掌控“专利池”产品技术核心。

二、启示

1、创新的四个维度。之于一个新的产业而言,创新有四个维度:科学创新是发现,技术创新是研制,市场创新是开拓,管理创新是机制。企业文化不是娱乐活动,企业创新不是模仿抄学,必须把制度当企业文化,用机制推动企业创新。管理创新是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有活力、有动力、有生命力的本源。

2、创新有其客观的发展规律。之于一个创业者而言,选择一条创新之路,其技术成果的目标、开发的路径、过程的风险、市场的周期,都是有其客观规律可以遵循的。倘若能够建立一个创新项目的评估机制、成长规划,配以经验十足的创业导师、产业教授给予过程指导帮助,其发展会少走弯路,避免盲区或坑洞、甚至陷阱。

3、生产、创新、科研的边界要厘清。之于一个实体企业或研发机构而言,其生产力发展所必要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之间,既是融合、也有边界。科研、创新、生产,相互之间既会产生需求、也会产生问题,三者可以看作是闭环的生产力新生态。倘若创业者、创新者不能搞清本质与边界,极易形成吞噬人力、财力、时间的黑洞,难以走出怪圈。

4、科学、技术,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之于企业而言,创新是有着其利益本质需求的。而之于社会而言,创新的科学、技术是否利于生存发展环境,更加重要。企业要融入大的新的社会潮流与生态,与政府为民生为社会的发展导向与时俱进,才有未来。这个方面,当前绝大多数的企业家不谙其由,仍然在之前社会成长环境的惯性中保守,急需搞清什么样创新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

5、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产业要有痛点解决机制。经济建设中的创新,一是创新型企业,一是创新型产业。任何企业、任何产业都需要通过创新形成领先、领军、领地,但是不同的企业和产业,面向的市场情况不同,各自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痛点也完全不同。比如赛康交安所处的道路交通工程领域,无论开发出多么有价值的产品,不形成国家行业标准,不形成区域市场的示范应用,就绝无可能有市场。再比如一些涉及人身安全的护肤品,没有多年多次的安全试验试用,就不可能形成真正品牌产品。

因此,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创新型实体企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就要因企施策、因业施策、因时施策,找准痛点与规律,精准施策,真正让有限的资本、人才等资源赋能于企业与产业的创新。